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有人问余华和苏童,看到自己的朋友又发表作品了,会不会觉得羡慕。余华笑着说,肯定会有,哪能没有。苏童立刻接上,“我现在都不看余华的作品,马上扔一边去。”一点都不放过“打击”余华的机会。其实,余华早年当牙医的经验对他的写作大有好处,就是这段时间的磨练使他在写文章时有那么多源于生活的真实体验,他甚至能用自己掌握的牙科知识纠正苏童的小说。古人说“一字为师”,不知苏童肯不肯虚心地感谢一下余华呢?余华的父亲就是一名外科医生,余华当年高考失利后,靠着父亲的关系到卫生所当了一名牙医。当时也不需要正规的学习,余华跟着师傅学习了几天就“正式上岗”了。没想到,这份工作,余华一干就是5年,余华说,这5年时间里,自己至少拔下过1万颗牙。过着这样日子的余华是不快乐的,整天和患者打交道,余华觉得乏味至极,他说“患者的口腔里是没有风景的。”促使余华改变这种生活的,其实不是对文学的热爱,而是对一种悠闲生活的向往。为了过上这种悠闲的生活,余华决定争取到文化馆上班。不过想要到文化馆上班,除了写作,余华找不到其他的办法,就这样,余华开始写小说。最终,凭着余华的坚持不懈,终于有作品在杂志上发表,余华也凭着自己的作品被顺利地调进了文化馆,过上了他想要的生活,摆脱了天天给人拔牙的日子。其实,当时的余华不知道,正是5年多来当牙医的日子,为他积累了大量生活经验,使他在写作时游刃有余,贴近生活。《我在岛屿读书》中,余华甚至还用牙医知识纠正苏童的小说,不知道一向诙谐的余华会不会因为又“胜过”苏童一筹而“洋洋自得”,苏童又会不会因感谢余华的指点而称他一声老师呢?余华和苏童可谓《我在岛屿读书》中的一对欢喜冤家,余华曾经提到自己为了图省事,把很多信件都烧掉了,时候深感惋惜,然后他马上怼了苏童一句:“就你给我写的信最无聊。”有观众问苏童,经常看到他在节目中和余华互相调侃,与好朋友互怼是不是有什么独特的乐趣,苏童很认真地说:“跟朋友互怼是很爽的,当然我希望他爽就好。”这体现了真正好朋友的友谊。当然,苏童对于余华的生活积累也是肯定的,他曾经举例说,任何普通人都一样,都是带着压力成长,无论你干什么工作,只要是有意义的生活,都肯定不会吃亏的。比如卡夫卡,他以前是一个税务检察官,他的工作跟文学有关吗?还真有关,他能体会那种小公务员生活的处境和人的理想之间的巨大落差,他才能从中找出那种荒诞与合理,才有了《城堡》这样伟大的小说。这段话正是对余华当年牙医生活的最大的肯定,也许余华也是体会到了一个牙医的生活和他的理想之间的巨大落差,才写出那么多优秀作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