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岔河口觅运河音频: 进度条 00:0005:20
三岔河口觅运河
(相关资料图)
东临渤海,北依燕山,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,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,万里长城横跨北部,山脉、河流、湖泊、湿地温泉、滨海沙滩一应俱全,这,就是“华北明珠”——天津。
有人称,中国是“运河之国”。作为世界上里程最长、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,京杭大运河也是我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。它全长近1789千米,其中天津境内全长约180千米,分为南运河和北运河,南北运河相向而流,最终在三岔口汇聚入海。三岔口作为运河漕运的中转站,当年船舶云集,人声鼎沸,是天津城市的源头,天津也因此被称为“大运河载来的城市”。
天津三岔河
京杭大运河天津段开凿于元代。当时,庞大的漕运促进了天津的繁荣与发展,天津因而被马可·波罗誉为“天城”。巨大的商业利益也将天南海北、五湖四海的人物带到了河流沿岸,让这里孕育出一种特殊的文化,有人将其称为“码头文化”。
天津的城市发展,正是以码头为起点的。正所谓“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”,在交通不发达的时代,四方货物主要凭借河水运载进行流畅交换,码头便是枢纽。码头上人一多,需要的用品也会随之增多,买卖店铺因此应运而生。有了买与卖,也就有了商业。供需互动,买卖相生。商业的快速发展,码头经济的繁荣,促成了城市胚胎的孕育。
天津码头
城市胚胎的一个重要标志,就是生活街道的出现。在绘制于1846年的《津门保甲图》上,我们看到标注的各个街道的名称,这些名称与各种因运河舶来的商品有关:针市街全长300米,整条街上都是卖针线的;锅店街集中了卖锅的店铺;竹竿巷以卖竹竿闻名;而估衣街则集中了做服装生意的商人和店铺。由此,社会上也形成了在不同商业区卖不同商品的市场细分,城市就此渐渐成形。
持久的漕运不仅为天津带来了经济的繁荣,同时还促进了饮食、戏曲、工艺、民俗的发展,运河沿岸孕育出的这些如繁星般璀璨的文化,就像是大运河生生不息的脉搏,跳动在我们祖祖辈辈的生命中,代代相传。2014年,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《世界遗产名录》,其中,天津列入申遗河段的运河长度为71千米,遗产区面积975公顷。这也是继长城之后,天津拥有的第二处世界文化遗产。
历史上的天津因运河而起,依码头而兴。如果说天津的过去源于古老的大运河载来的商脉和文脉,那么今天的天津已经从河走向了更加宽广的大海,它延续着天津海纳百川的性格,续写着新的城市故事。
主播丨刘子杨
审核丨陈锐
监制丨樊弋滋
统筹丨罗景月 燕乃一
文案丨周念晨
责编丨邓婉颖
美术设计丨杨桦
音频丨张玉峰
校对丨周念晨
参考文献丨《六千里运河:二十一座城》
中国水利报社新媒体中心( 影视制播中心 )出品
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(收听更多夜读文章,请关注“中国水事”微信公众号,从菜单栏—主题栏目—夜读获取更多内容。)
往期精选
运河漂来北京城